近日,我院审监庭成功调解了一起老两口诉两亲生儿子的赡养案件。这是我院在开展调解年活动中,坚持贯彻处理家庭纠纷民事案件调解优先原则,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又一典型案例。
此案是一起垂暮老人起诉要求两儿子履行赡养义务的案件。早在1994年,在亲友的主持下,老两口给两儿子分了家,将房屋家产已分清,老人的生活费及医疗费问题也约定的很明确。但次子及媳妇与老人因家务琐事不断争执,之间的矛盾也随之愈演愈烈,由争吵发展到全家打作一团,派出所曾两次出警,村调解委员会也多次调解无果,次子就打架行为也拒不向老人道歉。现父子双方矛盾尖锐,情绪亦极为对立。
承办法官接到案件后,通过对案情的简要分析发现,如果对本案开庭判决也不难,但却不利于矛盾纠纷的彻底化解,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父子双方的矛盾,因此承办法官试图通过调解方式,力求从根本上化解父子间的积怨。于是承办法官集中精力分头给父子双方反复做思想工作。在与双方当事人的交谈过程中,承案法官逐渐了解到案子的症结所在:次子觉得父母偏心老大,长期心理不平衡,加之其母脾气也不太好,双方常为一些小事发生口角。最近,次子在外面的庄基上盖新房想搬出去住,希望得到老两口的支持,其父母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。尽管如此,双方还是在
针对老妇人激烈的情绪,办案法官首先对其进行耐心地说服,稳定其情绪,又对其以死威胁法院的言语进行了批评。承办法官进一步分析案情发现,现在老两口为钱事小,主要是想出口闷气。而次子也因为盖房再加上两个孩子上学负担重,总想少给或尽量不给父母费用,其父母也念此给他们免过几年赡养费。至此,承办法官找到了此案的调解基础。承办法官首先对次子及媳妇与老人发生打架事件进行批评教育,然后通过辨法析理,并融情于法,进而使他们逐步认识了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为。次子夫妇二人也当庭向父母亲诚恳道歉并写下了保证书。最终通过承办法官耐心细致地调解,两位老人及两儿子经过充分协商,就两原告的生养死葬、住房及以后的继承等问题一并达成了调解协议。
至此,父子间十余年积怨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终得以一朝化解,父子亲情也得以弥合。该案的成功调处,切实实现了案结事了的办案目标,从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